收藏界:瓷器不同的歷史故事

歷史密碼網 98 0

  這件作為中國元青花瓷器拍賣價位標志性的瓷器,如今已是家喻戶曉,按理說寫這件瓷器故事也是沒有太大意思,但是作為元青花的人物歷史故事紋飾,最早的是寫春秋戰國故事,從目前查閱的情況來看,應該就是這件鬼谷子下山圖罐,表現歷史人物故事的年代為最早(圖1)。其次就是反映秦朝大將蒙恬將軍的元青花“蒙恬將軍”圖玉壺春瓶(現藏于湖南省博物館),然后比較多的在漢朝,比如說“周亞夫柳細營”圖罐(現藏于日本松岡美術館)、“昭君出塞”圖罐(日本出光美術館收藏)、“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現藏于南京市博物館)和“三顧茅廬”圖帶蓋梅瓶(現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魏晉南北朝沒有故事在元青花上,由于《隋唐演義》等唐代故事流傳盛廣,在元青花中隋唐的故事也特別多,有戰爭中的“尉遲恭單鞭救主”圖罐,也有反映文人的“江洲司馬青衫淚”圖罐等。也許是因年代太近的緣故,也許是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對前朝的事情是比較忌諱的原因,元代戲曲和當時百姓流傳的歷史故事都很少有宋代的故事。因此,“鬼谷子下山”就成了我們找到的完整元代青花瓷中所繪的歷史故事圖的最早年代的畫面。那么這件鬼谷子下山我們也還得寫一下,有許多包括瓷器的描繪等也和前面的瓷器描繪一樣,自然與其他書刊上的描繪沒有什么區別,但我想應該是盡可能從我自己的角度給讀者增加一點新的輔料,就像一盆傳統菜肴,每一家炒出來的都會略有不同吧。

收藏界:瓷器不同的歷史故事-第1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收藏界:瓷器不同的歷史故事-第2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鬼谷子下山》圖罐在2005 年7 月12 日由倫敦國王街佳士得拍賣行拍出,倫敦有兩個佳士得拍賣行(圖2),一個位于倫敦國王街(King Street),一個位于倫敦南肯辛頓(South Kensington)。兩個拍賣行以地名來命名,而且通常南肯辛頓拍賣行拍的東西略微便宜一些,拍品也會普通一點,它會做一月一次的小拍,不做大拍。國外大拍賣行的小拍有不少是Estate Sale(遺產拍賣),一家老人過世了,這家的后輩把老人一生收藏的東西連同家具都由拍賣行來做價拍賣。這種拍賣專家鑒定就不嚴格,有不少斷代不準確,但確實會便宜。如果有官窯等陶瓷重器,就會個別挑出送大型拍賣(簡稱大拍)做。國王街的拍賣行拍品會貴一些,也會高端一些,因為那里一般做大拍。大拍也就是春秋兩季或中國藝術周等專場拍賣,專家鑒定嚴格,東西都上檔次。同樣的拍品在國王街拍的價格可能會更高一點,這就和中國拍賣行一樣,大拍都比季拍貴一樣,客戶群也不太一樣。這件《鬼谷子下山》罐就是在國王街拍得,在當時拍出了£15688000,折合人民幣約2.3億元的天價。到目前為止,大部分說法都認為這件罐子之所以拍出如此的高價,是因為中國人的加入而使價格達到如此破紀錄的程度,創下了亞洲藝術品在國際拍賣史上的最高價位,并雄居佳士得當年拍賣品的榜首。其實不完全是因為中國人加入才賣出如此高價的,據我多年觀察全球拍賣中國藝術品的經驗,我覺得一個類型的歷史文物到了它的市場成熟期以后,總是會有一件標志性的代表器物出現在拍賣行。然后以此為標志,這一類的中國文物從此沖上了另一個價格的高位。

收藏界:瓷器不同的歷史故事-第3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收藏界:瓷器不同的歷史故事-第4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King Street

  中國瓷器在與西方的直接貿易中已經有400 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文物中最早與西方交易的。在20 世紀初之前,中國古代瓷器都默默地躺在西方人的家庭和博物館里,很少在市場上流通。直到二三十年代西方經濟大蕭條時期,許多歐洲人沒有錢用就把祖先留下的中國瓷器送到拍賣行去賣,這時蘇富比、佳士得才開始了中國古代瓷器的拍賣,后來經過逐漸地了解才知道其他的藝術品類,并且十分地推崇高古的中國瓷器,尤其是唐三彩和宋五大名窯的瓷器等。一直到五六十年代以前西方市場流行拍賣的都是外銷瓷、高古瓷和明清瓷器這三大類。50 年代開始全世界都認識到了元青花,60年代以后,在國際市場上開始有元青花的少量流通,但一直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而90 年代開始,中國的明清官窯,尤其是清三代官窯在“文革”以后逐漸富有的中國人的追逐下開始貴了起來,這也是因為中國文物法不讓高古瓷進入國內拍賣行,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們尚無暇研究也無法買到難懂的高古瓷器,國內也禁止拍賣流通。然而在西方收藏界普遍認為明清官窯就是俗氣的工藝品,再加上具有精湛技術的景德鎮藝人們層出不窮的高端仿品著實讓這兩大拍賣行的專家們頭痛,那幾年常有聽到高價位的官窯拍出仿品而打官司的傳聞。因此,中國瓷器如何再上一個臺階,需要一個帶標志性的器物出現,這種帶標志性的器物必須具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品相特別好,而以前重視不夠;第二,數量不多,有據可查的,經學者研究大約都知道有多少件;第三,該類型的研究和背景資料豐富而清晰。自然元青花都具備了這幾點。那么這件《鬼谷子下山》罐在那個時間點上就正好成為了元青花的標志性拍品。

收藏界:瓷器不同的歷史故事-第5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South Kensington

  當這件瓷器的喊價到了1000 萬英鎊大關的時候,除了英國的中國古董商大鱷吉賽貝·愛斯克納席(GiuseppeEskenazi),其余競標者都是中國人,最后買得這件罐子的卻是一位神秘的電話買家,他還是代一位西方投資者拍得此罐。這次上海博物館的元青花大展也是倫敦的這位古董商愛斯克納席提供的鬼谷子下山的展品,這位神秘買主至今也未露面。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這件瓷器根本不值那么多錢,也有人泛疑惑,中國古代瓷器在西方拍賣,他們要賺中國人的錢,為什么這件標志性的瓷器不是由中國人買下來。其實這只是一個象征的標志,這件瓷器拍賣以后,幾乎所有的中國古代瓷器都大漲特漲,中國古代藝術品在國外拍賣市場的行情一方面跟西方經濟和中國的崛起有關,另一方面似乎有一只無形的手在背后操縱,當一個類型的東西許久沒有漲價的時候,似乎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市場饑渴,越來越沒有好東西來拍賣,然后會突然間價格翻倍增長,而在漲價的同時并不是很多中國人在買,依然最高價位的還是由西方人拍得。也許如此做法就像釣魚,最終都是想引起中國人的重視搶購?!豆砉茸酉律健愤@件瓷器確實就起到了這個作用。

收藏界:瓷器不同的歷史故事-第6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1992年1月24日紐約佳土得圖錄封面

收藏界:瓷器不同的歷史故事-第7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1995年1月20日紐約佳士得圖錄封面

  這種手法不同程度地都在這些年西方拍賣行重復出現,近年來中國外銷瓷也按如此的手法在運作。自1992 年紐約佳士得的貝淇(Becky MacGuire)創辦了中國明清外銷瓷專場拍賣以來(圖3),一直都是按照市場的自然發展進行拍賣,該部門放在西歐古典家具門類,買賣的客戶幾乎全是歐洲人。2006 年我們進入了拍賣,是當時少見的中國人和年輕人,中國外銷瓷的客戶絕大部分都在60 歲以上,2006 年以后連續兩年舉辦了美國著名外銷瓷收藏家霍道夫(Holdgh)的拍賣專場。我買到了一些非常精美的拍品,有些拍品后面收藏的貼紙都可以追溯到19 世紀晚期,這些珍貴的藏品現收藏在南昌大學博物館。2006、2007、2008 這幾年是一個外銷瓷的轉折點,然而自那以后,尤其是2011 年以來拍品越來越少,然而中國人卻逐漸多了起來。平均每場拍賣中的20% 由中國人拍得,到2014 年年初的那場拍賣價格突然高漲,2015 年價格依舊是前幾年的一倍左右,我一位比利時收藏中國外銷瓷的朋友說“前幾年同樣的東西,2000 歐元都嫌貴了,這兩年拍到1萬多歐元還拿不到”。中國人依然不多但比前幾年熱鬧了一些。這兩年的中國隨著“一帶一路”的展開和大家對外銷瓷認識的提高,外銷瓷已經由完全陌生成為了人人都比較熟悉的一個瓷器類型。然而由于其中的歷史文化背景的復雜等產生了豐富的品種與繪畫類型,國內藏家一時間無法知曉其價值,不知如何下手競拍。隨著國內收藏家逐漸轉向理性和知識性地收藏,英語水平不斷提高的中青年藏家要搞懂外銷瓷并找到自己喜愛的類型并不需要太久的時間。因此我們看到目前的外銷瓷拍賣情況就處在2005 年《鬼谷子下山》拍賣的前夕狀態,至于外銷瓷的拍品會出現什么樣的類型成為這件標志性的瓷器就不得而知了。

收藏界:瓷器不同的歷史故事-第8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2000年1月25、26日紐約佳士得圖錄封面

收藏界:瓷器不同的歷史故事-第9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2010年1月21、25日紐約佳士得圖錄封面

  再回到這件元青花,在深圳舉辦的元青花瓷器特展中,展出了這件青花大罐,在圖錄中這樣寫到:“直口、短頸、圓肩,腹以下漸收,足端微外撇,矮圓足,澀底。紋飾,自頸至底依次為波濤紋、纏枝牡丹、鬼谷子下山人物故事圖,以及雜寶蓮瓣紋。鬼谷子乘坐雙虎車,目光炯炯,前有侍衛兩人。蘇代身著宋代官服,策馬急馳。鬼谷子身后,有武將一人,打出‘鬼谷’旗號,威風凜凜。人物間以樹木、花石,布局合理,畫風瀟灑流暢。青花發色濃艷,釉色白中閃青。鬼谷子下山的故事在元代較為流行,元代至治年間刊刻的《新刊全像平話·七國春秋后集》樂毅圖齊故事講述了鬼谷子下山的故事。燕國與齊國交戰,為單車效命的孫臏為燕國所擒,其師鬼谷子應蘇代請求,下山前往營救。其文曰:‘鬼谷交童子準備雙虎車。吾看伏虎陰書迷魂陣,救孫子去看幾時免災……詩曰:燕齊征戰幾時休,今日孫臏不自由。蘇代大夫赍圣旨,故宣鬼谷下山頭?!瘯杏邪娈嬕环?,與此罐構圖較為相似,但細節處存有差異,版畫的畫面較此罐紋樣簡單。因此,這件大罐的紋樣,未必直接承襲此版畫而來,兩者可能都參考了當時其他的戲曲版畫或繪畫(圖4)”。

收藏界:瓷器不同的歷史故事-第10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鬼谷子下山圖,圖片來自《青花的世紀》第92頁

  拍賣行的解釋是說這件罐子是荷蘭海軍陸戰隊軍官、20 世紀初駐北京擔任荷蘭使節護衛軍司令赫默特男爵(H. van Hemert tot Dingshof)在北京購得,當時他們解釋說這位男爵在北京保護德國暨奧匈帝國在北京的安全,然而中國在一戰時是協約國成員,當時對德宣戰的布告里明確表示與德國和奧匈帝國斷絕關系,所以在一戰期間中國已不存在德國和奧匈帝國的駐華機構,因此有人對這個罐子的由來和這個罐子本身的畫法細節產生了懷疑。然而無論怎么說,這件瓷器作為世界范圍內的中國瓷器拍賣標桿已經樹立,從那以后沖破千萬元人民幣大關的中國瓷器屢屢出現,以至于目前國內外各大拍賣行由于前段時間的價位太高,已經很難再做高端瓷器的買賣。因此他們有可能改弦易轍,或重新掀起高古瓷器熱,或將外銷瓷送到急于尋找拍品的中國收藏家面前。

  一件藏品的成交離不開廣告宣傳!

  以最低的費用,做最實在的宣傳。

  藏品宣傳的意義:就是讓成百上千的人看到這件藏品,其中有一個人購買就足矣!

  鄭重提示:

  1、不收購,不上門

  2、鑒定估價請帶實物至公司,圖片不估價

標簽: 歷史故事

抱歉,評論功能暫時關閉!

document.write (''); 欧美日韩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欧美日韩中文字乱码卡一卡二,成片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网站,中日韩一卡2卡三卡4,欧美日韩2021卡一卡二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