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因為有人的活躍而變得斑斕有趣起來,也真是因此,三國的故事就算在當代也毫不過時。然而,那些讓三國或者隋唐變得精彩繽紛的人,卻因種種的原因被扣上了這樣那樣的帽子,貼上了某些人為的標簽,就算是在我們得知了事實之后,也難免因為其之前的“光環”而對其“網開一面”。因為價值觀世界關的不同,對歷史人物的看法也會不同,但是在初中歷史中,試卷的空白處,我們又該如何評價一位歷史人物呢?
總結答案之前,我們先看看以往的試題或者教材中的答案是怎么樣的:
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它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有利于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但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也加速了秦的滅亡。其功過是非都對我國歷史產生了了深遠影響。
漢武帝:十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經濟和軍事上均很有作為,但其連年征戰也給百姓帶來了很大的痛苦,總體來說,他使大漢的封建統治得到鞏固與加強。
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展示了我國抵抗請略的堅強意志,是一位名族英雄。
哥倫布:發現了到達美洲新大陸,是一名杰出的航海家;但他的行為也給當地的居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傮w來說,哥倫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總統之一,其領導了美國南北戰爭,解放了黑奴,并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維護了美國的統一,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這些評論雖然相對來說較為簡單,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些內容是壓縮后的精華,在初中范圍內引用,足夠了。
從上述的答案中不難發現,評價歷史人物是有相應的“格式”的:
總體評價╋正面影響╋負面影響
正面影響╋負面影響╋小結
總體評價╋正面影響
正面影響╋總體評價
正面影響/負面影響╋小結
總體評價一般都是對某歷史人物的一個總結性描述,比如說秦始皇是一位杰出的皇帝、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總統之一等;
正面影響是其做的某件事對歷史對人類的貢獻,在回答過程中一定要加上具體的事件,比如說秦始皇統一文字和度量衡,有利于全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林則徐虎門銷煙展示了中國人名抵抗請略的決心等;
負面影響則是某位歷史人物所做的某件事對社會對歷史的不利影響,比如說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使得當地的居民被殖民被屠殺。
小結和總體評價不同,總體評價是先對人物做出總結,然后分別去闡述其功過,小結是根據前面的正面或者負面概述而得出來的,比如:左宗棠收復了新疆,所以他是一位民族英雄。
除了上述的格式,還有較為簡單的一種:
總體評價
具體采用哪種方式評價,一般要根據試題所給出的分值和要求來看,有些試題要求用一句話概括的,我們就用一句話概括;分值只有一分的,也可以用一句話來總體評價。
標簽: 歷史人物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