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在《報任安書》里有這樣的描述,“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鬄毛發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支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p>
在當時作為一名士大夫來說,宮刑簡直是比死一百次都要殘忍的手段,但是他又必須要完成自己的宏天大愿——《史記》,當《史記》一旦完成,他的使命結束了,他對于自己的肉身,甚至可以說是極度厭惡的,他覺得自己再也無顏面對世人,面對先祖,面對后來者。于是選擇了一個誰也找不到的地方,孤獨的死去。以至于歷史上對于司馬遷的死因,一直是個迷。
太史公為《史記》而忍辱負重,可敬可嘆。
標簽: 司馬遷史記坎坷過程
文章來源:
歷史密碼網
版權聲明: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