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學生看的歷史故事(連載)

歷史密碼網 284 0

  學生必看的歷史故事(連載)

  西門杏庵

  寫在前面: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每年到這個時間,各地均會舉辦各種各樣的全民閱讀日活動。但喧囂之后,還有多少人在默默讀書?雖然我們不能把讀書固化為讀紙質書,但成年國民多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較少,是個不爭的事實。我在課堂提問環節感覺到,不少大學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眼高手低的毛病,知識面有待擴展。另一方面,孩子們要考各種證,也比較辛苦,讀“大部頭”沒太多時間,我試著將自己有限的閱讀濃縮成千字小故事,供參考吧,說不定公考、研考能用得上呢,提高一分是一分吧。

  引導“全民閱讀”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看完故事再睡覺 1】

  1893年:魯迅的爺爺這樣被判了死緩

  西門杏庵

  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說,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嗎?這其中可見世人的真面目。

  魯迅家是怎么樣由“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呢?原來,他的爺爺周福清因為行賄主考官被被判死緩,周家一夜之間,由天上跌入地下。

  周福清是個進士,先在江西安溪縣做縣令,此人讀書多、閱歷少,學習好、社交差,就像《紅樓夢》里的賈雨村一樣,上任不久就因嘴巴不嚴、亂說話得罪領導,被撤職了。成了待業青年。在京城一待就是9年。賈雨村命好,做了林黛玉的家教,有黛玉爸爸林如海的幫忙,攀上了賈家這個高枝,沒怎么花錢就在異地復職了。

  相比之下,魯迅的爺爺周福清就苦逼多了:待業9年,一沒賺到錢,二沒建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眼見復職無望,那個急呀??旖也婚_鍋了,能不急么。舍不了孩子套不著狼,得,咬牙借錢,打點上頭,這才到一部委當上了處級干部。

  好日子還沒多久,浙江紹興老家那邊就出事了——老母親去世了。那是1893年的除夕。匆忙回到老家。家族的里人、周家的親戚等若干人來看望周處長。說起周家的家族事業,眾人皆嘆息,說家族不夠興旺,就出息你一個,咳!親戚中一年長者說,今年浙江鄉試主考官名叫殷如璋,是你的老同學。周家的族人、親戚集資一萬兩銀子,讓他幫忙打點。那時候賄賂官員,是要真金白銀的。要知道,從明英宗開始,白銀成了市場上的主幣,銅錢、紙幣降為輔幣,一直延續到清。銅錢不值錢啊,求人辦事,總不能推著一車銅錢吧?那多張揚啊。官員敢收么。一兩白銀重37.3克,是清朝時基本的貨幣單位,也是普通家庭一個月最基本的生活支出。

  那么,一萬兩銀子是什么概念呢?將白銀換算人民幣,通常是以米價為中介。一兩白銀在乾隆時相當于267元。一萬兩銀子就是267萬!在清朝,一品文官的俸祿也不過白銀100多兩,九品文官不過白銀30多兩。當然,還有大米若干石。當時一些大學者到南京鐘山學院這樣的著名書院,去做“山長”(校長),一年的收入也不幾百兩銀子??梢?,周家的族人、親戚出手是頗大方的。為了能過鄉試,那是下了血本的。主考官若能成事,一夜之間就成了“腰纏萬貫”的土豪了。

  為了家族的興旺,周處長豁出去了,何況,他自己的兒子周用吉——也就是魯迅的爸爸,多少年一直是個落榜生,趁機也想讓自己的兒子混上個舉人,一舉改變周家命運。

  周處長修書一封,派自己家的仆人阿福在蘇州碼頭等候。阿福上了殷如璋的船,趕緊把信交上。殷如璋接了信,故意裝作沒事人一樣,隨手往茶幾上一放,就繼續淡定地陪蘇州知府以及副主考喝茶聊天。

  阿福下船走了好遠,又覺得不放心,惟恐有差池,猶豫來猶豫去,還是決定返回,然后站到安邊沖著殷如璋大喊:殷大人,別忘了看你老同學的信呀!里面的東西很重要!

  這一喊,把殷如璋從欲望里面喚醒了,他馬上把信推到蘇州知府以及副主考面前,直接舉報了。自己徹底和周福清撇清了關系。

  結果不用說大家也知道,周福清被審查,判死緩。一萬兩銀子的支票上交國庫,所有涉安的考生終身禁考。

  周家徹底沒落:從小康人家墜入困頓。

標簽: 歷史故事100個

抱歉,評論功能暫時關閉!

document.write (''); 欧美日韩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欧美日韩中文字乱码卡一卡二,成片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网站,中日韩一卡2卡三卡4,欧美日韩2021卡一卡二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