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冬,我到北京,當時仍然向往做一個文學家?!被蛟S很難想象,這話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陳毅,一個曾經有著文學夢的將領。
如果不是時局動蕩,赴法勤工儉學的陳毅或許已經在巴黎實現了這個夢想。從巴黎的街頭請愿到回國奔走、入學革命,看似被迫放棄文學夢想的陳毅,事實上也必將因為他的仗義豪爽、開闊敏銳、靈活機變以及天生的號召力,走上職業革命的道路。
在北京,青年陳毅將文學家夢想與革命斗爭融合起來,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青年陳毅。資料圖
碧云寺
“問題學生”進入中法大學
登上盤山石階,四周紅葉遍布,1923年秋,在香山最美的季節,陳毅邁進碧云寺山門,開啟他在中法大學的讀書時光。
中法大學由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創辦。為推動留法勤工儉學,他們在西山碧云寺創辦法文預備學校,1920年,法文預備學校擴充為文理兩科,改稱中法大學西山學院,蔡元培兼任校長。經與寺院住持協商,配殿及廚庫廊舍改造成教室和教員辦公室,寺院50米外,新建了學生宿舍和運動場。
前來報到的陳毅年僅22歲,卻非無名之輩。
此前在法國留學期間,陳毅作為代表參與請愿活動,為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爭取資助和入學機會。一眾學生被遣返回國后,胞兄陳孟熙和同學金滿城進入中法大學讀書,陳毅先后在上海、四川處理留法勤工儉學后續事務。后被聘為《新蜀報》主筆,陳毅寫文章批判軍閥部隊殘害民眾,觸怒了四川軍閥,被下令“禮送出川”。陳毅只得北上讀書。
然而,在時任中法大學教務主任宋春舫眼里,陳毅是個極可能鬧事的“問題學生”;李石曾也以“過時太久”為由,拒絕陳毅入學。陳毅提出,自己因歸川請愿,奔走呼號,才輾轉來遲,不談有功,何來有過?學友們也紛紛從旁證實,這才讓李石曾收回成命。
入學后,陳毅讀文科,偏愛哲學、文學、歷史、法語等課?!爸蟹ù髮W沒有專門的教員,都是聘請北京大學的教師來上課。他們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很少,沒有系統的課程安排,如李石曾講生物學、宋春舫講戲劇、張競生則講孔德實證哲學……于是陳毅等學生只能拼命自學?!敝泄脖本┦形h史研究室四級調研員丁潔說。
碧云寺。新京報記者 李欣侗 攝
不僅如此,藏身山林間的大學,辦學和生活條件也十分簡陋。圖書館、實驗室不如省立中學,沒有食堂,沒有澡堂,沒有自來水,學生喝水要自己挑,冬天滴水成冰沒有火爐。入學后,陳毅先住在偏殿又臟又擠的集體宿舍,后搬入建在半山坡的云木山莊學生宿舍,每人有一間斗室。那時,陳毅“苦于無固定收入,生活很清苦。每天生活費僅兩角錢,常常買點饅頭就白開水充饑”。
為給同學們爭取應有的生活和學習權利,陳毅等7人聯名貼出意見書,要求改善辦學條件,撤換教務主任宋春舫,指責宋不認真辦學,專去北京城里的官場、名利場、風月場中鬼混。陳毅作為學生代表與校方交涉。
為壓制學生反抗,李石曾、宋春舫等人宣布開除陳毅等7人學籍,引起全校學生罷課。校方不得已妥協,整修道路、砌熱水爐、安裝自來水,蓋簡易澡堂,人事上也做了調整,罷課事件才得以平息。
百年過去,依山疊砌的碧云寺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工作人員介紹,這座六百多年的歷史建筑中,泥質彩塑以及殿內山墻上的壁塑皆為明代珍品。綠樹環合下,三伏天里的暑氣被遮蔽了一半,院內池塘清澈可見游魚結群,偶有游客屏息登門,回顧曾經香火繁盛、游人如織,學生勤奮求學、暢談國事的景象,恍若隔世。
宋氏別墅
文學青年選擇馬列主義
鄉村少女蓮姑愛上了大學生周先生,但經濟、文化的懸殊使她不敢表露情誼,甚至“寧為妾婢”等待愛情布施。另一邊,蓮姑無法掙脫那個全靠她一人“漿洗縫紉”糊口的封建家庭,雖曾奮起抗爭,最終還是被倉促嫁給大戶家的聽差,在單相思中度過一生。
這是1924年12月陳毅完成的短篇小說《她》的梗概。故事中,沒有自我覺醒的勞動婦女仍舊無法獲取自由和幸福,這也反映出陳毅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特點——企圖反映青年思想、生活和遭遇,喚起青年斗爭。
文學和革命兩個關鍵詞交替出現在陳毅的青年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好友蔡和森對其產生了重要影響。
1919年底,蔡和森介紹陳毅閱讀《共產黨宣言》,但此時的陳毅對于信仰一個主義持謹慎態度。在工廠做技術工的他,打算在法國讀個正規大學,“當個文學博士”。
然而,在法國經濟危機下失去工作,后又被遣返回國,陳毅的夢被打破?!耙环矫媸亲杂X的,一方面又是被迫的,但主要是看到了新興力量所在,看清了形勢?!标愐阍凇哆x擇革命的道路》中寫道。
回國后,陳毅與蔡和森仍舊保持通信,經蔡介紹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陳毅進京讀書時,蔡和森已經擔任中共中央機關報《向導》主編,當年的同學也已成為共產黨人?!跋鄤e兩年,陳毅在這些朋友面前,談到自己兩年來四處碰壁的遭遇,談到對請愿所抱有的幻想,為自己的后進而感到羞愧。他鄭重地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倍嵳f。
入學不到一個月,1923年11月,陳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此時正是新文化運動深入發展的時期,鄧中夏、惲代英等人在文學與生活、文學與革命、文學的階級性等問題上展開討論,陳毅也受到影響加入其中。經王統照介紹,陳毅參加鄭振鐸、沈雁冰等組織的文學研究會,主張文學反映社會人生、關心人民疾苦。
1925年春,他和金滿城、李嵩高三位愛好文學的青年,搬到香山腳下的宋氏別墅,成立“西山文社”,組織文學研究會,舉行報告會,成立圖書室,出版作品。
陳毅(左一)與“西山文社”同仁在香山宋氏別墅。圖/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
已成長為革命者的陳毅,不再“為文藝而文藝”。文學為什么人?在這個根本問題上,陳毅的回答是為“大多數”、為“群眾”、“代表四萬萬人民”。
陳毅在《給羅生特同志的信》中說:“這時期,我仍然沒有放棄對于文學的愛好。我從事翻譯法國的文學作品,也另用筆名寫了許多詩歌和小說。我企圖用馬列主義的觀點來影響中國的文學?!?/p>
“中法大學讀書的兩年多時間,陳毅初步完成了從文學青年到革命青年的社會角色轉換?!倍嵔榻B,陳毅畢業后大部分時間都從事革命活動,無法顧及創作,從而結束了青年詩人的創作實踐,但同時又開始了“持槍躍馬經殊死,秉筆勤書記戰程”的另一種更富傳奇色彩的文學生涯。
翠花胡同
成為參與國共合作的職業革命者
“陳毅作為學生,哪兒是讀書!讀書是掩護,其實是在搞革命?!焙髞碓伪本┲蟹ù髮W校長的李書華回憶。入學后不久,陳毅的主要精力已用于從事革命活動。
在蔡和森引薦下,陳毅結識了李大釗,不久便成為他手下得力部屬,并參與負責國共合作相關事宜。用他自己的話說,“變成一個職業革命者,開始具備堅定的革命立場”。
“當時的國民黨北方組織散漫,缺乏戰斗力,其成員只有少數上層分子,經過李大釗和陳毅的努力,大批進步學生和社會人士參加了國民黨,其中一些優秀分子加入了共青團和共產黨,為創建北京、天津等地的國民黨各級組織準備了干部?!倍嵳f。
翠花胡同。新京報記者 陳超 攝
1925年2月20日,國民黨北京市黨部遷到了翠花胡同8號(今27號)的位置。
陳毅同李大釗、于樹德、蔡和森、王盡美、張昆弟、繆伯英、何孟雄等人,紛紛出現在翠花胡同。國共合作領導下,國民會議運動、關稅自主運動、首都革命、三一八示威游行等革命運動的醞釀、指揮,就是在此處進行。
同年3月12日,孫中山因操勞過度在北京逝世。孫中山靈柩移到西山碧云寺暫時安放,陳毅組織中法大學的師生成立了“迎喪會”。會后,陳毅創作了6000多字的《西山埋葬》一文。他寫道,幽閉西山公寓本來“像一具棺材”,但參加迎靈、祭奠,他看到了孫中山的精神之光:“萬幸,西山的道路近日重光了?!彼埠簟敖邮苓@偉大的精神”,“為人的世界而戰斗”!
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的左派和右派迅速分化,致使陳毅認識到工人和農人才是革命主力軍。他在《京報》副刊發表的《誰是救國的主力軍》一文中稱,“工人農人們,才是我們救國的主力軍,有智識的愛國之士,與其在都市上出特刊開大會,不如放身歸田,或者投身工廠,去從事組織工農,這才是我們成功的捷徑,這才是我們永遠的辦法?!?/p>
1925年秋,中法大學文科遷至城里東皇城根,成立了文學院,校長也換成了思想比較進步的李麟玉,給陳毅的革命活動提供了方便。那年冬天,陳毅從中法大學畢業,真正走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
中法大學舊址。新京報記者 陳超 攝
陳毅次子陳丹淮曾回憶:“(1955年春,從上海搬到北京不久)父親就帶我們全家到西山碧云寺游覽。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拜謁孫中山先生的衣冠?!髞砦衣牢魃奖淘扑略瓉硎歉赣H完成學業的地方,是他入黨的地方,是他從事文學創作的地方,是他邁向職業革命家的地方?!?/p>
■ 專家評述
北京見證了陳毅從文學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過程
“上馬指揮萬千雄兵,下馬書寫錦繡文章?!弊鳛闊o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陳毅備受世人的崇敬與懷念。但青年陳毅并不是一開始就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有過彷徨與猶豫,而北京正見證了他從文學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過程。
這里是陳毅完成學業的地方。北京中法大學設在西山碧云寺,沒有獨立校舍。陳毅和回國的留法勤工儉學同學們一起,住在殘破的古廟里,過著較為清苦但比較自由的大學生活。從1923年10月入學到1925年底畢業,這里是陳毅最后一個正式讀書的地方,是他放飛青春理想的地方,他不斷學習攀登,讓人生更加飽滿。
這里是陳毅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地方。進入中法大學后不久,經由蕭明、顏昌頤介紹,陳毅由青年團員轉為共產黨員。1924年七八月間,顏昌頤從中法大學畢業,被黨組織派到莫斯科學習軍事,西山支部書記一職由陳毅接任。這是陳毅在黨內的第一個職務。他后來回憶說:加入黨就是把個人的命運與黨所代表的階級的、群眾的、祖國的命運緊密地聯系起來。這一選擇是他英雄事業的真正開始,他注定要經歷種種艱難困苦的考驗,去完成這一輝煌壯麗的事業。
這里是陳毅從事文學創作的地方。陳毅一直喜愛文學,曾立志當個文學家。進入中法大學后,他的求知欲和創作欲便不可遏止地膨脹起來,經常在報刊上發表詩歌、小說和文學評論,曾提出關于勞動文藝的藝術主張,雖然不夠成熟但卻不失率真。他還從事過法國文學作品的翻譯介紹,表現出超越前人的寬闊眼界。他奉勸文學家們:不要只顧個人利益,不要捧權貴階級,要有良心,要代窮苦人戰斗。五卅慘案發生后,陳毅寫下《誰是救國的主力軍》一文,發表在北京《京報》副刊《民眾周報》,這是目前發現的陳毅關于國民革命宣傳的最早文章。陳毅在西山兩年中所寫的作品,是他個人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成果。
這里是陳毅邁向職業革命家的地方。這個時期的陳毅,認真貫徹中共北京地委指示,積極組織開展學生運動、工人運動和國民革命運動,整天奔波忙碌。到1926年2月,僅北京市就有10多個國民黨區黨部。北京農業大學國民黨第9區黨部,就是陳毅和郭春濤等創建的。在李大釗和陳毅的幫助下,北方的國民黨組織變得生機勃勃起來,他們公開發動組織群眾參加國民革命運動,轟轟烈烈地進行反帝反軍閥的斗爭。為了聲援上海五卅運動,北京舉行了三次示威游行,幾十萬人踴躍參加,要求關稅自主權。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策劃的關稅會議,北京連續舉行了七次示威游行,還組織圍攻段祺瑞政府,占領警察廳和郵局等。
從留法勤工儉學被迫回國、到上海四川請愿失敗,這一系列慘痛的經歷和見聞,促使陳毅在北京完成了思想的真正轉變,完成了從文學青年到革命青年的徹底轉變。與同時代人相比,陳毅加入共產黨組織不算是最早的。但是,加入共產黨組織的遲早,并不是一個人革命性高低的可靠標尺。陳毅說過:覺悟遲沒關系,有反復也不怕,只要真正覺悟了就好辦,就怕覺悟早而不真,遲早會動搖。這是他從長期革命生涯中得來的寶貴體會,也是我們當代青年應當深刻銘記的真理。
——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四級調研員
丁潔(本期顧問)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張暢
視頻記者 劉婧瑜 李欣侗 陳超 姚遠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李立軍
參考資料:
[1]王淼.“學運領袖”陳毅是如何煉成的[J].文史博覽,2018(04):32-33.
[2]謝天開,王慶躍,吳得民.陳毅留法前后從文學走向革命的社會化轉變[J].成都工業學院學報,2014,17(01):4-7.
[3]陳德瑜.陳毅入黨初期從事的統一戰線工作[J].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04):29-30.
[4]宋傳信.陳毅在中法大學[J].百年潮,2021(03):21-26.
[5]張映波, 王鐘元. 陳毅的青少年時代[M].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6.
[6]《陳毅傳》編寫組, 胡居成, 甘耀稷. 陳毅傳[M].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5.
標簽: 歷史人物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