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之后,意大利為何迅速由盛轉衰?65年之久的意大利戰爭

歷史密碼網 326 0

從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葉,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深刻影響了歐洲的格局,并且成為整個歐洲歷史上一段揮之不去的昏暗記憶,這便是意大利戰爭。

要想理解意大利戰爭發生的背景,我們就需要追溯到15世紀的歐洲局勢和政治形態。當時的意大利正處于文藝復興的洗禮之下,不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達到了空前繁榮的程度。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個國家的政治結構體系卻早已腐朽不堪。由于長期的內部斗爭,意大利政權處于撕裂狀態,嚴重影響了國防軍事的發展,并且嚴重懈怠了民生問題。

文藝復興之后,意大利為何迅速由盛轉衰?65年之久的意大利戰爭-第1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就這樣,15世紀的意大利就是一個富庶無比卻有嚴重缺乏強力國防體系的國家,這就引起了周邊列強的垂涎。由于國內力量撕裂,一旦內部出現爭議的時候,就會有人習慣性尋求外援以剪除自己的政敵。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494年,這一年意大利戰爭全面爆發了。

雖然引發意大利戰爭的因素極其復雜,但毫無疑問的是米蘭公國的內斗和諸多政治勢力引狼入室的舉措才是導致這場長期大規模戰爭全面爆發的主要因素。不過歸根結底,15世紀的歐洲列國政治體系結構的變動以及意大利本身的社會結構體系變化,都對這場戰爭起到了推動作用。

公元1494年,米蘭公國獨攬大權的攝政王德維科·斯福查意圖篡位的野心被米蘭大公喬萬·加利佐·斯福爾扎察覺。作為大公的叔父,攝政王顯然擁有更為強勁的實力和繼承公爵的法理性。為了應對危局,年輕的米蘭大公決定向自己的政治盟友兼岳父的那不勒斯國王小阿爾方索求助。

文藝復興之后,意大利為何迅速由盛轉衰?65年之久的意大利戰爭-第2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作為意大利區域范圍內的另外一股重要力量,那不勒斯成為米蘭大公強有力的外援,這也導致了米蘭與那不勒斯之間關系急劇惡化。然而那不勒斯擁有強勁的軍事實力,這促使米蘭攝政王德維科·斯福查必須也迅速尋找自己的外援。于是他將目光對準了歐洲大陸上的重要軍事強國,法王查理八世覺得有利可圖,所以同意出兵米蘭,協助攝政王發動政變奪取權位。

在法國人看來,扶立一個親近法國的米蘭勢力,順便再將那不勒斯予以重創,是意見一舉兩得的事情。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一開戰就是長達半個世紀的戰亂。因為雖然意大利戰爭的起因源于米蘭公國內部的宮廷權力斗爭,但到了后來卻漸漸演變成為歐洲各主要強國之間的爭霸,并導致意大利四分五裂,嚴重影響了當地百姓的生存環境。

文藝復興之后,意大利為何迅速由盛轉衰?65年之久的意大利戰爭-第3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前面已經提及,亞平寧半島的富庶和政權分裂等因素是引發周邊各國窺伺的重要因素,而當各個城邦以及城邦內部出現紛爭之時,實際上是給予了這些強國以干涉意大利事務的充分借口。自此以后,諸如法國、神圣羅馬帝國、西班牙等國家紛紛為了爭奪意大利的領土和其他重要資源而展開了一次次大規模較量。

在從1494年到1559的長達六十五年的歲月里,歐洲強國在意大利的土地上發動了不計其數的大小戰役,以瓜分和侵略這片富庶的土地。意大利戰爭是對這些大小戰役的總稱,它分為三個時期。

在第一階段時期,法國干涉米蘭公國的同時也開始了爭奪那不勒斯王國的行動,并在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一世死后直接宣布安茹王朝旁系的繼承人有權繼承那不勒斯。起先意大利北部邦國并未認真抵御法軍,然而當查理八世受命教宗成為那不勒斯國王并對意大利百姓進行掠奪和征收苛捐雜稅(主要用于法軍的軍費開支)之后激起了民眾的不滿和反抗。由于擔心法國勢力進一步加強和各地民眾發動起義,許多意大利邦國首腦于1495年3月建立了“威尼斯同盟”以驅逐法軍。

文藝復興之后,意大利為何迅速由盛轉衰?65年之久的意大利戰爭-第4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威尼斯同盟”有威尼斯共和國、米蘭公國(米蘭大公一方贏得上風)和教皇國(教皇后又站在法國對立面)組建,并成功策動了神圣羅馬帝國和西班牙王國也加入了同盟,因此該同盟又稱“神圣同盟”。雙方發生一系列沖突,最終1495年7月,法軍遭到失敗而不得不向意大利北方轉移。

法國撤出那不勒斯后沒幾年,路易十二上臺成為法王之后,于1499年再度遠征米蘭公國,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并且相繼占領了米蘭和倫巴第地區。甚至到了1501-1502年,法國和西班牙依據條約確立了兩國軍隊共同占領那不勒斯王國的格局,只是后來雙方因一些爭議地區再度爆發沖突,西班牙獲得勝利使得那不勒斯完全淪為了西班牙的領地。

隨著威尼斯共和國的強大(當時威尼斯人從法軍手中奪走了倫巴第地區),意大利戰爭也開始進入第二階段時期。公元1508年12月,為了壓制威尼斯人,法國、西班牙、神圣羅馬帝國和教皇國建立了康布雷同盟。后來包括佛羅倫薩共和國、費拉拉、曼圖亞以及其他許多意大利邦國相繼也加入其中。到了1509年4月,羅馬教皇甚至公開禁止威尼斯人作禮拜和舉行宗教儀式。隨后法國正式出兵威尼斯以及其領地,并重新奪回了倫巴第地區,這引發了其他勢力對法國在意大利西北部再度強勢的擔憂。

文藝復興之后,意大利為何迅速由盛轉衰?65年之久的意大利戰爭-第5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由于形勢再度發生變化,公元1511年10月,威尼斯、教皇國、西班牙、英格蘭和瑞士走到了一起,共同訂立“神圣同盟”,意圖合力將法國驅逐出意大利。戰火重燃,它首先爆發于法軍和西班牙軍隊之間,并以法軍繼續贏得勝利而結束。只是西班牙雖然輸掉了戰斗卻贏得了戰略層面的勝利,他們成功的促使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召回法軍中的德意志雇傭兵、法軍中的瑞士雇傭兵則轉投向威尼斯軍隊。兵力上的逆轉促使法軍被迫退讓,并于次年再度放棄了倫巴第地區。

到了1515年,法國又一次迎來王位更迭,新王弗朗索瓦一世整頓軍備之后選擇重新開戰,并擊潰了米蘭公國的瑞士雇傭兵。于是法西之間簽訂了努瓦永和約,雙方確立了米蘭歸屬法國而那不勒斯歸屬西班牙的條款,光明正大的瓜分意大利的土地。

然而合約并未平息兩國圍繞意大利的爭霸,1519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發生了皇位更迭,而繼承皇位的查理五世正是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于是西班牙和神圣羅馬帝國合二為一,實力大增。意大利戰爭因此而進入了第三階段時期,并且也最為曠日持久。

文藝復興之后,意大利為何迅速由盛轉衰?65年之久的意大利戰爭-第6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查理五世為了實現自身領地的南北連接,力圖將法軍從意大利北部地區驅逐出去。這一行動獲得了英格蘭、教皇國、曼圖亞和佛羅倫薩的支持,但同時也遭到了威尼斯的反對。此時威尼斯和法國選擇了聯手對抗強大的西班牙-神圣羅馬帝國勢力,瑞士雇傭軍也因此重新站在了法國一邊。

公元1521年戰爭再度爆發,然而到了次年4月的比科卡戰役中,法軍卻出現失利。德意志雇傭軍擊敗了擔任法軍先鋒部隊的瑞士雇傭軍。在隨后的一系列戰爭中,法軍均遭到失敗,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甚至被俘并于1526年在馬德里簽署條約對查理五世進行妥協。然而獲釋之后的弗朗索瓦一世拒不承認此條約,并加入了由英格蘭、教皇國建立額科尼亞克同盟。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等同樣選擇了加入。這一同盟的目的是促使意大利全境擺脫西班牙的制約。

意大利戰爭進行到此時,局勢已經演變為以西班牙為一方、法國為另外一方,競相占據上風的爭霸游戲。而其他意大利邦國和歐洲強國則大多處于平衡搖擺的中間力量。期間法國和神圣羅馬帝國數次簽署過和約,確認法國將放棄對意大利的爭奪,然而最終均以法國單方面撕毀條約而告終。

文藝復興之后,意大利為何迅速由盛轉衰?65年之久的意大利戰爭-第7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進入1542年,查理五世成功撬動了英格蘭成為自己的同盟者,然而法國同樣也發展出丹麥和瑞典作為自己的盟友,從北方牽制神圣羅馬帝國的動向。另外雖然天主教國家被規定不允許與穆斯林結盟,可是法國處于爭霸形勢的考慮,依舊選擇與奧斯曼帝國達成秘密同盟以從巴爾干地區牽制哈布斯堡王朝。

最終1543年法軍與奧斯曼軍隊在尼斯發動聯合登陸作戰,又于次年單獨圍攻都靈以南的卡里尼亞諾要塞等處,并且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然而當哈布斯堡王朝和英格蘭的軍隊攻入法國腹地之時,法國勝利的勢頭戛然而止。雖然1551年雙方再度爆發戰爭,并一直持續到1559年,但法國和西班牙都無力進一步爭霸了。最終雙方簽署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約,徹底結束了法國對意大利方向的擴張,并且鞏固了西班牙在米蘭公國、那不勒斯王國、西西里島和撒丁島的統治。

文藝復興之后,意大利為何迅速由盛轉衰?65年之久的意大利戰爭-第8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由于主要戰場大都發生在意大利本土,故而對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造成了極其負面的影響。當時意大利的主要城邦均被卷入戰爭,許多古老的建筑和文藝復興時期留下的珍貴藝術品也在戰火中被付之一炬。更為重要的是,當戰爭結束之后,意大利依舊處于分裂的局面,直到19世紀下半葉才由撒丁王國為中心,先后從外國統治之下收復各地,并最后完成了對意大利的統一。

標簽: 意大利歷史

抱歉,評論功能暫時關閉!

document.write (''); 欧美日韩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欧美日韩中文字乱码卡一卡二,成片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网站,中日韩一卡2卡三卡4,欧美日韩2021卡一卡二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