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總統選舉結果,黃色表示轉正的副總統
按照美國《憲法》規定,副總統唯一的職責就是掛職參議院議長(Speaker of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在美國參議院內只管理規程事務,而不能提出議案或參與辯論;只有在贊成和反對票完全相等的情況下,才有機會"一票定乾坤"。另外,美國副總統是總統的第一繼任人選,一旦總統于任內死亡、辭職或被撤職,副總統會立刻繼任,所以副總統經常被指與總統"只有一個心跳的距離"。除此之外,副總統基本上是個無所事事的閑官,就好比汽車后備箱里的備胎,象征意義遠遠大于實際意義。那么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有哪些副總統直接繼任總統呢?截至2020年,美國一共有過45任(44位)總統,四人在任內自然死亡,四人遇刺身亡,一人辭職,共有九人未能完成總統任期。也就是說,有九位副總統轉正成功,占總統人數的20%,這個比例還是很高的。
一、第10任總統:約翰·泰勒(John Tyler,1790–1862)
1841年,第9任總統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1773-1841)就職僅僅一個月后去世,泰勒繼任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由副總統直接繼位當上總統的人,泰勒因此被稱為"那個幸運的家伙"以及"被上帝選中的總統"。副總統泰勒繼任總統差點引發憲政危機,因為《美國憲法》沒有明確規定副總統約翰·泰勒到底是繼任總統職位,還是僅代理行使職責。泰勒宣稱憲法授權他繼任,他的宣誓就職為美國總統職權有序移交創下重要先例,確定繼任人選有權完成總統任期并行使全部職權。副總統繼任成為法律還要等到1967年《美國憲法第二十五修正案》生效。
泰勒出生在弗吉尼亞的豪門世家,家里僅黑奴就有四十多個,他父親曾參加獨立戰爭,與華盛頓、杰斐遜、富蘭克林等人都是好友。泰勒于1816至1821年在美國眾議院任職,他投票反對了多數民族主義法案并反對密蘇里妥協。離開眾議院后,他成為弗吉尼亞州長。泰勒原本是民主黨成員,后加入輝格黨。1840年與哈里森將軍搭檔競選正、副總統,成功當選。
美國領土擴張示意圖,德克薩斯共和國位置圖
泰勒在總統任期上的政績還是不錯的,在1841年至1845年內,泰勒大力發展美國海軍,建立美國氣象局,結束佛羅里達的第二次塞米諾爾戰爭,平息羅得島多次叛亂,還將德克薩斯共和國合并為美國的第28個州。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
除此之外,美國同清朝簽訂的雙方之間第一份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也是在泰勒任期內簽署的。當時正是由于泰勒對美國海軍的大力支持,將爭奪海權放在第一位,才使得美國海軍向太平洋西部擴張,將觸手伸到了中國,乘著鴉片戰爭的機會,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簽訂了《望廈條約》。
二、第13任總統:米勒德·菲爾莫爾(Millard Fillmore,1800-1874)
泰勒(左)和菲爾莫爾的競選海報
1850年,第12任總統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1784-1850)去世后,菲爾莫爾繼任總統職位。菲爾莫爾是貧窮的佃農出身,幾乎沒接受什么正規教育,但依然靠刻苦學習擺脫貧困,成為知名律師。進入政界后,先后擔任州議員和國會議員。1848年扎卡里·泰勒當選為總統,菲爾莫爾當選為副總統。
菲爾莫爾美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總統。泰勒繼任總統后,推動國會通過妥協法案,其中《逃奴法》頗具爭議,要求盡快將逃脫的奴隸送回奴隸主控制。菲爾莫爾自認有義務執法,但這也令他和輝格黨的聲望受損,黨派南北分裂。菲爾莫爾在外交政策方面支持美國海軍遠征隊與日本開放貿易,反對法國染指夏威夷,但也因納西索·洛佩斯自作主張帶隊遠征古巴陷入尷尬境地。輝格黨在菲爾莫爾卸任后四分五裂,包括他在內的眾多保守派加入一無所知運動,形成美國人黨。1856年獲黨派提名競選總統期間,菲爾莫爾主要關注維護聯邦,對移民問題基本不予置評,在普選中只贏得馬里蘭州。
三、第17任總統: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1808-1875)
1865年4月14日,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在他的第二個任期內被刺殺,副總統約翰遜繼任總統。約翰遜在內戰后處理南方的政策上所持寬容的態度,引起了國會中激進派的不滿。國會激進派想削弱總統的權力,于1867年3月通過了兩項法律——《軍隊指揮法》和《任職法》,企圖削弱總統權力。由此,總統與國會發生沖突。1868年2月24日,眾議院表決根據憲法向參議院提出對總統的彈劾,并列出了總統的11條罪狀。參議院受理此案,于3月5日至5月26日對該案進行審理。最后經表決,以1票優勢總統被宣告無罪。如果總統被彈劾,就有可能大大削弱總統的權力,甚至摧毀美國總統制。這個案件的意義是重大的,是美國三權互相制衡的實際例子,也是美國政府內部通過法律程序解決政治沖突的一個典型事例。
購買阿拉斯加
約翰遜任總統期間的主要政績,就是通過了《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和從沙俄手里購買阿拉斯加?!睹绹鴳椃ǖ谑臈l修正案》的主要內容是徹底廢除奴隸制,賦予過去的奴隸完全平等的公民權。1867年10月18日,俄國和美國舉行了阿拉斯加交接儀式,這一天被定為"阿拉斯加日"。美國用720萬美元金幣購買了172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每平方公里4.2美元。
四、第21任總統:切斯特·艾倫·阿瑟(Chester Alan Arthur,1829-1886)
1881年7月2日,第20任總統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爾德(James Abram Garfield,1831-1881)遇刺,兩個月后身亡,副總統阿瑟繼任總統。阿瑟自學法律,于1853年通過律師考試,在紐約市開設律師事務所。1880年,阿瑟與加菲爾德獲得共和黨提名參與總統大選,成功當選。
阿瑟就職期間的第一件功勞便是通過了《彭德爾頓文官法》,這個法案徹底改革美國的文官體系,并杜絕了美國政壇長期以來的"政治分贓"現象。阿瑟的第二大功績便是締造了美國現代海軍。阿瑟為了海軍建設,先后數次向國會提議投資數百萬美金訂購先進軍艦,并建立陸、海軍用槍炮廠。經過他與他的繼任者兩代總統的不懈努力,到美國與西班牙戰爭期間,美國海軍上升到世界第五位,為美國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因此阿瑟也被后世的人稱為"美國海軍之父"。另外,《排華法案》的簽署令他飽受爭議。
五、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Teddy" Roosevelt,1858–1919)
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1843-1901)是美國第25任總統。麥金萊連任的第二年就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身亡,羅斯福繼任為總統。當時羅斯福只有42歲,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任美國海軍部副部長,參與美西戰爭,1900年當選副總統。人們習慣于將他稱為老羅斯福,因為在1933年其遠房堂弟富蘭克林·羅斯福也當選了美國總統。
1909年游美學務處第一期留美生
羅斯福在總統任期內,對國內的主要貢獻是建立資源保護政策,保護了森林、礦物、石油等資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動了勞工與資本家和解。對外奉行門羅主義,實行擴張政策,建設強大軍隊,干涉美洲事務;他羅斯福在任內竭力推動巴拿馬運河工程,并且視其為自己最偉大的成就;羅斯福因成功調停了日俄戰爭,仲裁德國與法國在摩洛哥的勢力劃分;羅斯福推動國會同意向大清帝國退回部分庚子賠款用于開辦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即清華大學的前身?!ち_斯福的獨特個性和改革主義政策,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5名。
六、第30任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Jr.,1872-1933)
沃倫·甘梅利爾·哈定(Warren Gamaliel Harding,1865-1923)是美國第29任總統,1921年就職。1923年8月,哈定在一次旅行的途中去世,醫生的推斷是死于中風;也有人懷疑是哈定夫人無法忍受丈夫的外遇,而將其毒死。哈定死后,柯立芝繼任總統職位。
柯立芝律師出身,在馬薩諸塞州政界奮斗多年后成為州長。1920年大選時作為沃倫·哈定的競選伙伴成功當選第29任美國副總統。1924年大選連任成功??铝⒅フ紊现鲝埿≌?,以古典自由派保守主義聞名??铝⒅サ亩悇照叩暮诵氖菧p稅、減少納稅人數,美國人的稅務負擔也在柯立芝的任期內相應地得到減少??铝⒅ミ€提議減少聯邦政府開支和減少聯邦債務??铝⒅プ钪某h是于1928年在巴黎通過的《凱洛格-白里安公約》(Kellogg-Briand Pact),也稱《非戰公約》;該公約要求包括美、英、法、德、意、日在內的簽字國"放棄以戰爭作為處理對外關系中之國家政策的手段";公約雖然未能實現其既定目標—戰爭的非法化,但確為二戰后的國際法提供了基礎原則。
盡管以作為技巧高超和高效的演講者而聞名,但柯立芝在私下場合幾乎不怎么說話,因此常被稱作"沉默的卡爾"(Silent Cal)??铝⒅サ某聊咧谒斂偨y后依然持續不減。他后來提到:"總統的話分量太大,決不可恣意亂說。"柯立芝也清楚自己較他人顯得拘謹,但他實際上是刻意為之。他有一次對女演員埃塞爾·巴里摩爾(Ethel Barrymore)說:"我想美國人希望他們的總統是頭沉默的驢。"不過,直到他去世時卻是當時美國歷任總統中開總統記者招待會最多的,于其任期內總計達520場。他還是第一個在記者招待會上允許記者后續追問的總統。
七、第33任總統:哈里·S·杜魯門(Harry S Truman,1884-1972)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882-1945)是美國第32任總統。在他的第四個任期初,羅斯福突發腦溢血去世,副總統杜魯門繼任總統職位。杜魯門年輕時曾當過推銷員;后來從政當選杰克遜縣首席法官;1934年杜魯門當選聯邦參議員;1944年,羅斯福第四次競選總統時,杜魯門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并成功當選。1948年,杜魯門成功連任總統。
杜魯門出席波茨坦會議
杜魯門執政期間,主要整頓了美國政府機構;提出有關就業、住房、民權等方面的立法;提出"杜魯門主義";向國會提出在經濟方面援助西歐,并被批準。特別值得說明的是杜魯門完善了總統任期與繼任制,包括批準關于總統任期的美國憲法第22條修正案和修改關于總統繼任順序問題的《總統繼任法》 。
八、第36任總統:林登·貝恩斯·約翰遜(Lyndon Baines Johnson,1908-1973)
約翰遜在空軍一號上宣誓就職
約翰·費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1917-1963)是美國第35任總統。1963年11月22日中午12:20分,肯尼迪在達拉斯遇刺身亡??夏岬仙硗龊?小時8分鐘,副總統約翰遜在達拉斯機場的空軍一號上宣誓就職,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飛機上進行總統宣誓儀式,也是最倉促簡陋的一次。當時,空軍一號的狹小會議室里,擁進了27個人,空調也沒開啟。美國地方法院的女法官薩拉·T·休斯(Sarah T. Hughes)主持儀式,由于匆忙,沒有《圣經》(美國總統宣誓就職慣例是手按《圣經》)。薩拉由此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主持美國總統宣誓的女性。九分鐘后,總統飛機就飛往華盛頓。
約翰遜年輕時做過洗碗工、蘋果采摘員、電梯修理員、垃圾清理員、助理管理員等工作;大學畢業后曾在中學任教;約翰遜積極支持羅斯福的"新政",因而受到羅斯??偨y的重視,于1937年當選國會眾議員;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約翰遜自愿報名服役;1942年,在羅斯??偨y命令下,在軍中服役7個月的約翰遜回到眾議院;1948年,約翰遜當選為國會參議員;1953年,升任參議院民主黨領袖。1965年,約翰遜連任總統?! ?/p>
在任期間,約翰遜批準《第二十四條憲法修正案》使得通過人頭稅剝奪任何人的投票權成為非法行為;簽署《民權法案》,禁止在公共場所和勞動就業方面的歧視。約翰遜提出建立"偉大的社會"的計劃并簽署了一系列法案,據說僅在他任職的頭兩年內,提請國會通過的立法"比本世紀內任何一個總統在任何一屆國會所提出的都要多"。1965年,約翰遜和國會通過了《移民與國籍法》,確立了新的移民政策,拋棄了以前對北歐人有利的配額,移民建立在對所有民族都平等的基礎上。
九、第38任總統:杰拉爾德·魯道夫·福特(Gerald Rudolph Ford, Jr.,1913-2006)
理查德·米爾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1994)是第37任總統。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門事件"在眾議院彈劾投票前夕辭職,副總統福特繼任總統職位。
福特二戰時曾在美國海軍服役,擔任曼特瑞號航母助理導航官,參與美日太平洋海戰。1946年福特以少校軍校退役,進入美國政壇,1972年擔任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主席。1973年美國時任副總統斯皮羅·西奧多·阿格紐(Spiro Theodore Agnew,1918-1996)因水門事件辭職,總統尼克松任命福特為新的副總統。福特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經過任何選舉,直接擔任副總統,進而繼任總統的人。福特繼任后,無條件和完全赦免尼克松在他總統期間犯的任何罪行。福特在1976年追求連任時,以微弱劣勢敗給自己的對手,連任失敗。
福特執政期間,美國從越南撤軍,《赫爾辛基協定》生效,但也面對美國國內通貨膨脹、經濟蕭條、能源短缺等諸多的難題。1975年3月,福特簽署了包括降低所得稅的1975年減稅法令來刺激經濟發展。由于水門事件的影響,兩院中民主黨的多數都足以壓倒總統否決權所需要的2/3多數,政府的許多重要法律都無法通過,福特被迫用盡他的否決權。
#歷屆美國總統# #美國總統# #有趣的歷史# #歷史冷知識#
美國歷任總統名單:為什么美國歷史上九位總統沒能完成任期?
歷屆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美國歷史上選舉人票數最懸殊的五次選舉
美國歷屆總統名單:美國總統之最——總統史上有趣的“第一名”
標簽: 美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