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漢典的解釋,所謂盛世,指中國歷史上社會發展中一些特定的階段,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繁榮昌盛的時期。具體而言:盛世即一個國家內政外交均有建樹時的狀況。其中,內政方面,經濟繁榮,科技發達,思想活躍,文化昌盛; 外交方面,軍事強大,貿易繁榮,影響力大等。
按照這個標準,永宣盛世、開元盛世、漢武盛世、開皇盛世、昭宣盛世可以位居前五。我非常喜歡的仁宗盛治就不能入選了,軍事不夠強大??登⑹酪膊荒苋脒x,科技不發達,文字獄盛行,經濟也不繁榮。
1.永宣盛世。永宣盛世指明朝前期的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為中國歷史上的五大盛世之一。明太祖朱元璋一統天下后,勵精圖治30多年,開創了洪武之治,又經永樂、洪熙、宣德三代人七八十年的勵精圖治,出現了“永宣盛世”的繁盛局面,明王朝的統治進入鼎盛時期。
“永宣盛世”期間,明成祖北建故宮,南修武當,疏浚大運河,營建十三陵,修筑明長城,鑄造世界最大青銅鐘。修建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寺院,為百寺之首的大報恩寺。五征蒙古,征服安南。對云南和貴州進行大規模移民和武力鎮壓,并實行改土歸流,使云南貴州永遠納入中華版圖。派鄭和七下西洋,宣揚國威,并多次派遣陳誠、李達等人出使西域及西亞諸國。
此外,朱棣組織編纂《永樂大典》,空前規模地、系統地、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作了一次大整理、大總結,并且是毫無刪改的,這比清朝修的四庫全書強多了。大明永宣年間,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商業發達,外貿興盛,人才鼎盛,史稱永宣盛世,特別是在明仁宗、明宣宗時期,明朝國力最強、政治最清明,“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帝國達到頂峰狀態。大明永宣年間,版圖達到極盛約1200萬平方公里,并有邏、朝鮮等30多個屬國,年年來貢,歲歲來朝,為歷史之最。
永宣年間,共有4個國家的國王7次來華,其中3個國王來了不愿離開中國,最后死在中國,葬在中國,成為中外友好交往的佳話。這也有力地表明,當時的中外交往是何等之盛。這種萬邦來朝,禎祥畢集的盛況,正是永宣盛世的一個典型表現。
正如明史所云,明成祖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史實表明,永宣年間是明代歷史上最多姿多彩的時代,就是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這種盛世景象也是不多見的。
2.開元盛世。開元盛世指的是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 唐玄宗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開元年間,唐玄宗在政治上任用賢能,勵精圖治,加大財政收入,制訂新的經濟措施,嚴厲打擊豪門士族,解放勞動力;改革實施封制度,減輕人民負擔;打擊佛教勢力,大力發展農業。 他還對兵制進行改革,在邊疆大力發展屯田,提高軍隊戰斗力,擴張疆域,此時的大唐,疆域遼闊,達到1076萬平方公里。
唐玄宗對外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關系,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這對唐朝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也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唐玄宗開元年間,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此時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此外,那時的唐朝商業非常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和廣州等大都市商賈云集,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唐朝由此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巔峰狀態,史稱“開元盛世”。唐玄宗后面開始昏庸起來,爆發安史之亂,唐帝國開始分崩離析,藩鎮林立,也致使中華帝國開始走下坡路,要不然開元盛世還可以百尺竿頭再進一步,排第一的。
3.漢武盛世。漢武盛世是中國封建時代第一個盛世,在這一時期,西漢進入鼎盛局面,在當時世界也處于領先地位。漢武帝攘夷拓土,東并朝鮮,南伐百越,西征大宛,北擊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范圍,另外開辟絲綢之路,實行屯田創舉,并建年號、頒太初歷、興辦太學,影響極為深遠。
不過由于漢武帝的好大喜功、殘忍好殺等,造成西漢國力、社會經濟、人口銳減,使人民生活陷于水深火熱,被司馬遷、班固和司馬光等多有批判。
不過瑕不掩瑜,漢武盛世時期,我國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等學科,都有大的發展。漢武帝是雄才偉略的大政治家,劉徹時代所產生的政治思想與規劃,在我國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漢武帝讓他的國號成為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符號,漢文化的主流形態在這個時期也基本形成,開啟了中國文明富強的序幕。劉徹時代的政治體制、經濟形式和文化格局,對后世影響巨大。
4.開皇盛世。開皇盛世指的是隋文帝楊堅在位二十多年時開創的盛事局面,當時的中國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隋文帝在位期間,倡導節儉,節省政府內開支、廢除了不必要的雜稅,并在全國各地設置了谷倉儲存食糧,到唐朝初年還吃不完。
隋文帝統一天下后,即以富國為首要目標,輕徭薄賦,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之同時,穩定民生,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并作全國性戶口調查,增加國家稅收,改善經濟發展,出現開皇盛世。
歷史學家研究表明,隋朝的富饒既非重斂于民,與全國推行均田制有關。均田制既可增加賦稅,又可穩定經濟發展,且南朝士族亦漸由衰弱至于消滅??梢哉f,均田制能順利推行,對隋初經濟發展收益甚大。
5.昭宣盛世。昭宣盛世指的是漢昭帝和漢宣帝時期出現的中興局面,此時的漢朝國力最盛,版圖最大。西漢昭宣二帝在位期間,他們勵精圖治,繼續推行漢武帝以來的政策,著力任用賢能,名臣輩出,并重視吏治,反對專任儒術。
為維護法律正常行使,漢宣帝時期,設置了治御史,專門負責審核廷尉量刑輕重。此外,還設置了廷尉平至地方鞠獄,規定全國各地呈報獄囚被笞瘐死名數,在重視民命之余,又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此外,漢宣帝又召集當時全國各地著名儒生,在未央宮講論五經異同。 昭宣二帝,還多次下詔減輕農民負擔,廢除苛法,減免田租、口賦等稅收,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各種負擔,恢復和發展了漢朝的農業生產。
昭宣二帝時期的這些政治、經濟措施的實行,使漢武帝中晚年一度衰退的國力又興盛起來。史稱“昭宣盛世”。
標簽: 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