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歷史密碼網 360 0

「為什么說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沒有「為什么說」,因為這是一個「事實判斷」,事實就是這樣的。

如果你一定要問「為什么」,我只能說公元前841年的年表信息散佚、缺失。

這就有【循環論證】的嫌疑了。

就像你三歲上幼兒園、八歲上小學。。。。。。。三歲以前的事你就很模糊了,不記得了。

1、二十四史——絕對標尺年表中國歷史從公元前841年開始,一直到今天,有明確無誤的年表信息。

這個年表信息來自《二十四史》加《清史稿》:

從《史記 ·十二諸侯年表》的開端:西周晚期共和元年 (公元前841年 ) 一直到《明史》的1644年,(崇禎17年,甲申年)。

然后就是1644年到《清史稿》的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年),也就是「辛亥革命」。

1911年-1949年(ROC)

1949-2018年(PRC,今天)

一共是:841+2018=2859年。

為什么說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第1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二十四史》)也就是說這2859年一年都沒有中斷:每一年干支紀年、公元紀年、年號紀年都有,一年都沒有缺失。

每年發生了什么大事、哪一個帝王統治了多少年,哪一年登基,基本上都一清二楚。

2、失落的年表——「相對標尺」年表但是,如果往上推,公元前841以前就是失去了絕對標尺,只能取一個大約數,這就是相對標尺年表。

東周時代的孔子,曾說夏、商禮制他「能言」,但「文獻不足故」,可見當時只有零星的口傳,沒有可靠歷史文獻。

《論語·八佾》——子云: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相傳孔子編纂整理的《六經》,如《尚書》《詩經》,雖然夠古老,但沒有年表信息,而且流傳了幾百年,肯定原貌變樣了。

至于《春秋》是東周魯國歷史,傳注文獻《春秋左傳》和《國語》,是東周春秋時代的斷代史、國別史,成書就更晚了。

第一部通史是《史記》,《史記》有《十表》。

《十表》中的第一表是「有王無年」的《三代世表》:

記載「三皇五帝」到「公元前841年」大致信息,沒有年表信息。

之后的《史記 ·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才有年表信息。

所以,春秋時代的孔子都看不到可靠三代文獻,司馬遷能看到嗎?可能性很小的。

正因為如此,司馬遷在《史記·三代世表》中說得很清楚: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記,尚矣。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鬃右蚴肺拇未呵?,紀元年,正時日月,蓋其詳哉。至于序尚書則略,無年月;或頗有,然多闕,不可錄。故疑則傳疑,蓋其慎也。

余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錃v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咸不同,乖異。夫子之弗論次其年月,豈虛哉!于是以五帝系諜、尚書集世紀黃帝以來訖共和為世表。

這兩段意思是:

司馬遷看到的漢代「皇家圖書館」的文獻就是簡略的、抵牾的、缺失的,還有些是不可信的。

但他沒有辦法,只有「存而不論,疑則傳疑」,寫了這個《三代世表》。

兩千多年前的司馬遷能做到這一點非常了不起。

當他在看到當時的一些記載五帝的文獻說:這和我看到古文經傳上的信息相背離的,孔子談及夏、商都說「文獻不足征」,都不妄談年表,這大概不是很可信。

我看到一些民科,胡謅八扯令人發指,盤古女媧都當信史,動不動用陰陽五行去套三皇五帝。

還不如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有見識。

我個人覺得夏、商年表缺失,有兩點原因:

第一,有可能是當時歷史記載還沒有像后世一樣規范化、制度化。

第二,因為戰爭、王朝更迭等因素導致的歷史文獻散佚。

比如:商紂失國,他身上掛很多玉石,穿高級貂皮,放了一把火自焚,把宮殿都燒了,官方文獻肯定也都燒了,沒有流傳下來。

所謂的「失國埋卜」,把甲骨文埋起來,可能是商代的官員干的。

商紂的叔叔箕子,過了幾年從朝鮮回到故國,看到殷都都變成麥田。

所以,如果不是這些埋卜的商人,商代很有可能跟夏代一樣成為傳說王朝。

三千年的時間,滄海桑田,很難找的。所以,至今我們也不敢肯定夏都。

西周末年,犬戎攻破鎬京,他們燒殺搶虐,看到皇家圖書館都是不值一分錢的破竹簡,蠻族就有可能將周代官方歷史文獻一把火燒了。

今天在豐鎬宗周地區,出土了成窖的青銅器,不是陪葬明器,只有可能是當初貴族匆忙埋下逃命,他們覺得有朝一日還會回來的,哪知道是一去不復返。青銅器這種貴重的東西都丟下,會帶上竹簡嗎?

滅秦戰爭,項羽攻破咸陽的時候,放了一把大火,幾天幾夜,燒了多少文獻檔案?

所以,除了儒家經典文獻,含有年表信息的夏、商歷史文獻,從東周開始就沒有傳下來的,很有可能根本就沒有。

因此,司馬遷《史記·三代世表》有王無年。

至于,BC841到西周周厲王的歷史文獻散佚,很有可能是戰爭導致的文獻散佚。

3、武王伐商——眾說紛紜的關鍵基準點正如王國維先生說「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

商朝滅亡,周朝建立,是上古史的一個轉折點,中國由松散的方國聯盟,成為以宗法禮制為核心的封邦建國。

《詩》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華夏文明就是周文明,中國文化中所有的元素,都是在周代形成的,除了漢代傳入的佛教。

孔子說:「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周吸取了夏、商的優點,揚棄了缺點,所以孔子即便是商人后代,他還是說「吾從周」。

因此,「失落年表」的關鍵地方,就是準確還原周代的年表,歷代周王的在位時間。

最重要的是周朝建立的那一年,也就是上古史上的牧野大戰和武王伐商。

所以,古往今來,大部分學者首先都是想找到這個基準年份: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戰發生在哪一年?

知道了「武王伐商」這個基準點,可以上推夏商的大約年表信息,下推西周周厲王以前的詳細年表信息(公元前841年正是周厲王被大臣和國人趕走的那一年)。

其實,從戰國開始,就有古代學者推算「武王伐商」的年代

也就是說前面說的,很有可能「犬戎破鎬京,平王東遷」導致文獻散佚,否則周人不可能會把自己哪一天建國,這么重要歷史信息忘記。

目前有明確文獻可考,證明最早推算【武王伐商】的年份是西漢末年學者劉歆。

他據《三統歷》推算結論是BC1122年,之后歷代學者推算結果,一共有12種結論:

「武王伐商」——BC841的積年信息,如下表:

為什么說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第2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引自:北京師范大學國學研究所. (1997).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頁11

12種說法,12種年表信息,哪一個靠譜?

不知道,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上文說的所謂「失去絕對標尺的相對年表」,就是說的這個意思。

《夏商周斷代工程》——多學科重建「失落年表」,仍然爭議不斷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去埃及訪問,看到埃及的年代學搞的非常詳細,非常震驚,回國以后他就找社會科學院的一些大咖談了一下,意思是想也要把華夏五千年文明史搞清楚。

這也就是1996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啟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

我們有了古人不曾有條件和技術,還有近代以來出土了很多殷周文物,如果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相結合,是有可能還原這個失落的年表。

歷史學家和文獻學家、古文字學家,可先搞定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給出一定的結論。

天文學家可以根據天文信息推算日歷,物理學家可以應用碳十四等斷代技術,支持或者否定其結論。

比如:殷周青銅器上有很多年表信息,能夠構建金文歷譜?!肝渫醴ド獭惯@個基準點,有《利簋》這樣的金文信息為證,證明其真實發生過。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武王伐商在甲子日早上。(當然,利簋銘文斷句有爭議)

為什么說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第3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國語》中有一句周景王樂官伶州鳩說的:「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黿」。

天文學家推算天象發生時間有三個結論:BC1046、1044、1027三個結論。

所以,斷代工程組結合利簋以及文獻記載,判定武王伐商是公元前1046年發生。

然后依據其他文獻和文物信息,構建西周的積年信息,以及上推商代的積年信息。

見: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 (2000). 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頁44-49。詳細推論的可以看這本書

為什么說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第4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結論目前有很多爭議。

我只能說以我有限的學識,我只能說:我能接受這個結論,我認為這個結論是目前現有信息之下的最優解。

最新的中國歷史紀年表2010年再版的《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后面的《中國歷史紀年表》(頁5182),就是依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結論編寫的:

公元前841以前的夏代到盤庚遷殷都是大略信息:

為什么說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第5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盤庚遷殷到公元前841,還是是有爭議的,而且干支信息不是很確定,因為我們現在多殷周的歷法還沒有取得一致:

為什么說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第6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公元前841年開始,都是非常準確的紀年信息,公元、干支、年號等等:

為什么說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第7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為什么說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第8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一直到1949年的干支、公元都非常清楚:

為什么說公元前八四一年是我國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第9張圖片-歷史密碼網

所以,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個「半途而廢」的工程,「失落的年表」依然「失落」,這是不是浪費納稅人的錢?不是,這個工程成績還是很巨大的,搞清楚了很多歷史問題。不能下確鑿的結論的,我們就存而不論嗎,是不是,跟司馬遷一樣「疑則傳疑」。想要得到有絕對標尺、更清楚的年表信息,我們寄希望于未來出土文物更有力的證據。

標簽: 中國歷史

抱歉,評論功能暫時關閉!

document.write (''); 欧美日韩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欧美日韩中文字乱码卡一卡二,成片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网站,中日韩一卡2卡三卡4,欧美日韩2021卡一卡二卡三